成膜过程伴随着溶剂和非溶剂的交换,相分离正是通过膜界面上溶剂和非溶剂交换使铸膜液组成穿入浊点线而达到的。因此相分离前铸膜液内组分浓度轨迹线位置对膜结构形成至关重要。如果膜界面组成沿着AB途径变化,膜表面将由均相区进入凝胶区而发生玻璃化转变,最终得到具有致密皮层膜;如果膜界面组成沿Ac途径进行,那么膜表面将直接进入液一液相分离区而分相,最后富相固化而得到多孔皮层膜。
铸膜液中的组成随时间而改变。通常由于膜厚很薄(几十至几百微米),并且有时膜是在沉浸瞬间形成,很难用实验手段在短时间内正确测定膜内组分浓度分布。因此通常采用适当的传质模型描述溶剂和非溶剂交换动力学,来了解膜内聚合物浓度变化途径。
以上介绍的传质动力学模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根据Fick定律建立的;另一类是根据不可逆热力学理论建立的模型,在沉浸过程中也同样适用。
应用Fick扩散方程建立非溶剂一溶剂一聚合物三元体系在沉浸过程中的传质动力学方程,为简化计算,采用拟二元方法,即把三元体系转化为二元问题处理。结果表明,当膜液中的溶剂快速扩散到沉淀浴中时,它在浴中的传质阻力不容忽视。如果铸膜液是沉浸到非溶剂浴中,则将形成非对称膜结构;如果铸膜液是暴露在空气中,将导致形成多孔膜结构。因此,完整的传质动力学模型应包括膜相传质动力学方程和浴相传质动力学方程两部分。
制膜工艺之干-湿法制膜 http://www.mtctec.cn/xin2.asp?id=60 制膜工艺之湿法制膜 http://www.mtctec.cn/xin2.asp?id=59 制膜工艺之干法制膜 http://www.mtctec.cn/xin2.asp?id=58 |